1. 大发集团



      1. 这里写上图片的说明文字(前台显示)180 50px

        行业新闻

        “十四五”能源电力转型 非水可再生能源将成主体

        来源:中国能源报 | 作者:朱妍 | 2020年6月30日() | 打印内容 打印内容

        王志轩提出 ,“优化”首先以能源发展的价值观为导向。其中 ,能源安全是核心 ,绿色和经济是重要约束,三个要素缺一不可。转型的方式是实施能源革命 ,通过生产革命实现能源供给侧的绿色、经济和多元化 ,通过消费革命实现能源节约,而生产和消费革命的主要支撑是科技革命、体制革命与国际合作。同时,系统优化遵循优先性 、阶段性、区域性及预防性等原则 。“具体而言,要按问题的重要性排队 ,先解决哪个、后解决哪个;在什么发展阶段做什么事,避免寅吃卯粮;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各地不搞一刀切;从现在预判未来,力避锁定效应 。”

        “碳减排是最大的挑战。”王志轩举例 ,2006-2018年,供电煤耗降低对电力碳排放强度降低的贡献率为44% ,非化石能源发展的贡献率54%。近两年,煤电煤耗降低对碳强度下降的效果在下降 ,后者在不断上升。“煤电节能提效有其空间 ,未来更主要靠非化石能源,如何通过优化系统来推进减排值得思考 。”

        非水可再生能源将成主体

        综合上述依据,王志轩表示,我国电力供应的功能性质 ,已由传统的保障国民经济发展,即解决电力短缺问题 ,提升至对电力供应的量、质要求 ,进而拓展至促进能源系统绿色化,进一步成为能源工业的主体和循环经济的核心。

        在能源供给侧,“风光”等新能源的发展空间大于煤电。与化石能源发电相比,条件较好的新能源项目 ,经过5-10年可具备经济和应用上的竞争力 。“煤电是否大规模建设 ,关键在于从能源系统优化的角度考量,充分发挥其在支撑可再生能源发展方面的作用。”王志轩认为,煤电与可再生能源是“矛盾+协同”的关系,前者发展多了 ,必将挤占后者的发展空间 ,但没有前者,电网安全难以保证 ,后者也无法大力发展。

        在能源消费侧,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将持续提高 ,且随着新电气化时代到来,电能既要满足供应,也要兼顾电能促进现代化、电力可靠性、电能绿色供应等功能,需求空间大。据中电联初步预测,到2035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11.4万亿千瓦时,较2018年增长65.5%,2020-2035年年均增速约在2.7%。“与之相对应,能源电力规划的编制方式也要改革,由过去以数量平衡为主 ,逐步发展以指标优化为主 。”王志轩称。

        王志轩表示,在能源电力转型推动下,能源、电力与用户三者的关系正在转变 。传统阶段,电力需求侧管理主要是解决供给侧短缺问题,以计划管理为主;未来将逐步过渡到需求响应阶段,进而走向供需耦合阶段,供需平衡甚至供大于求 ,市场发挥主要作用。“届时 ,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将成为电力、电量主体,与核电 、大型水电、气电 、煤电 、分布式电源、储电等,共同构成多元化的新型电力系统。”

        12

        上篇:

        下篇:

        350 45px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庆阳路77号比科新大厦  传真:  电邮:303235380@qq.com 

        陇ICP备14001663号 大发集团集团   版权所有 设计制作



        1.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