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发集团



      1. 这里写上图片的说明文字(前台显示)180 50px

        行业新闻

        互联网餐饮行业投资遇三大门槛

        来源 :证券时报 | 作者:佚名 | 2017年1月16日() | 打印内容 打印内容

          虽然餐饮行业投资门槛不高,但连锁餐饮仍具有较高的管理门槛,在门店运营 、供应链整合、人才培训等方面都需要精细化管理,难以像打造一些新兴互联网企业那样一蹴而就 ,需要一步步扎实地前进。

          餐饮企业往往规模较小 ,规范程度差,资产证券化率低导致流通变现渠道较少。

          中国餐饮市场规模早在2015年就突破3万亿大关。数据显示,2016年1~11月,全国餐饮收入32447亿元,同比增长11% 。在庞大的市场、较高的行业增速以及互联网的影响下 ,中国本土餐饮品牌发展经历了几次调整 。在本土品牌经历并购整合的同时 ,曾经的“洋快餐”也在逐渐本土化。

          为何曾经的“洋快餐”会选择出售部分资产 ?国内本土的餐饮行业发展今年会有哪些新变化?在资本争议不断的餐饮行业,投资人现在对餐饮行业又持什么样的态度 ?

          国外快餐品牌的变迁

          近日 ,中信股份、中信资本控股 、凯雷投资集团和麦当劳联合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并成立新公司,新公司将以最高20.8亿美元(约161.4亿港元)的总对价收购麦当劳在中国内地和香港的业务。

          2016年9月,拥有肯德基、必胜客的百胜餐饮集团剥离中国业务。百胜中国引入的投资者之一是阿里巴巴旗下的蚂蚁金服。更早一些 ,弘毅投资斥资近百亿元在2014年7月收购了英国餐饮品牌PizzaExpress,当时是欧洲餐饮行业过去五年中金额最大的并购案 。

          当北京第一家麦当劳餐厅于1993年在天安门广场附近开业时 ,约有4万人排队等候下订单,这反映了中国对快餐的巨大需求。按餐厅数量计算,这种需求后来推动中国成为该公司第三大市场,仅位列美国和日本之后。24年过去,麦当劳 、肯德基等国外快餐品牌在国内的吸引力今非昔比。

          天星资本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吕文浩表示 ,对国外快餐品牌而言,在中国经历数十年快速扩张后 ,自2012年开始从巅峰跌落,发展进入瓶颈。曾经备受追捧的“洋快餐”,在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注重健康饮食以及本土快餐的多重冲击之下,过去的“美式生活潮流”已经一去不复返,外来快餐品牌在国内的市场份额走上了下坡路。

          欧睿咨询的数据显示 ,麦当劳和肯德基两大洋快餐在中国快餐行业的市场份额已由57%的高点下降至2015年的37.7% 。在市场份额收缩的同时 ,中国本土的税收 、租金、人工费用也在大幅上升 ,使得国外快餐品牌在中国的盈利空间持续减少 。根据麦当劳2016年三季度财报,其全球门店销售额同比增长3.5%,净利润增长2.6% ,但包括中国市场在内的“高增长市场”门店销售额同比仅为1.5%。如此看来 ,对于中国市场这一稍显鸡肋的业务 ,国外品牌更希望依托中资企业来寻求进一步的本土化,通过国内投资者的桥梁作用 ,能够更为适应中国市场 、分摊风险 ,处理好税收 、品牌与政府关系等。
        1234

        上篇  :

        下篇:

        350 45px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庆阳路77号比科新大厦  传真 :  电邮 :303235380@qq.com 

        陇ICP备14001663号 大发集团集团   版权所有 设计制作



        1.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