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发集团



      1. 全国风电 、光伏发电利用率分别达96.7% 、98.2%

        2023年2月7日

        消纳水平是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准 。近年来 ,我国新能源在注重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 ,消纳水平也不断提升 。专家表示,目前全国新能源利用率处于较高水平。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近日发布的数据证实了这一点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  ,全国风电、光伏发电平均利用率逐步提高,风电利用率由2016年的82.4%提高至2022年前11个月的96.7% ;光伏发电利用率由2016年的90%提高至2022年前11个月的98.2% ,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消纳形势持续向好

        我国新能源自2010年起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 ,并网装机容量快速增长。与此同时,电网建设和消纳机制相对滞后,加之新能源发电的间歇性 、波动性、随机性等特性,“弃风弃光”开始出现,并在2016年前后出现高峰,光伏电站被动“晒太阳”  、风电机组“望风兴叹” ,一些“弃风弃光”严重区域新能源建设陷入停滞 。新能源发展的主要矛盾也逐步转为系统消纳问题。

        为提高新能源利用率 ,“十三五”期间 ,新能源开发布局的主导因素由资源条件转向消纳条件。一方面 ,通过政策机制引导新能源开发布局优化,在新能源消纳预警机制严控下,限电严重地区的新增建设规模受限 ;另一方面 ,国家能源局制定了《清洁能源消纳行动计划(2018—2020年)》,电网企业持续深挖大电网的灵活调节潜力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 ,全国新能源消纳形势持续向好。

        中电联规划发展部主任张琳介绍,在电源侧,我国统筹推进新能源开发建设和配套调节能力建设,加大煤电灵活性改造力度,2022年煤电灵活性改造规模超过1亿千瓦 ;分布式光伏占比逐步提高 ,有利于光伏的就近消纳。在电网侧,统筹推进新能源和电网送出工程建设,加大优化新能源跨省跨区输送运行方式,加快配电网的改造和升级。在负荷侧,充分挖掘需求侧响应能力,以及发挥虚拟电厂作用等 。在储能侧,加大抽水蓄能电站的核准建设速度,采取新能源配套储能 。在市场机制方面,电力现货 、绿电交易等方式对新能源的消纳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

        发展储能促行业较快发展

        在“双碳”目标推动下 ,新能源装机持续快速增加。大规模新能源发电接入电网 ,电力系统运行中的调峰资源不足情况进一步加剧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压力持续上升。在这一背景下,加快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等各类储能发展成为行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 ,储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 。

        为促进储能发展 ,有关部门印发了《“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 。同时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通知,加快“十四五”时期抽水蓄能项目开发建设,争取到2025年我国抽水蓄能投产总规模较“十三五”翻一番,达到6200万千瓦以上 。

        在政策的推动下 ,2022年抽水蓄能等储能保持了较快发展。2022年我国投产28台抽水蓄能机组,合计880万千瓦。初步预计 ,2023年新投产的抽水蓄能装机规模仍将超过500万千瓦 ,2023年底的抽水蓄能总装机规模预计将超过5000万千瓦 。

        需进一步提升利用水平

        为进一步推动储能更好发展,中电联统计与数据中心副主任蒋德斌建议,优化储能配置和调运方式,提升储能利用水平。因地制宜配置储能规模和方式 。结合当地新能源消纳 、资源特性、网架结构 、负荷特性、电网安全、电源结构等因素,具体分析各地系统调频、调峰需求,并综合煤电灵活性改造、电网调节能力提升等实际情况 ,合理确定抽水蓄能建设规模和时序 ,以及新能源配置储能的规模和方式,避免资源浪费 。健全储能设施运行机制,建立“统一调度、共享使用”的协调运行机制,优化储能电站并网运行控制策略 ,提高储能利用效率。

        在完善市场机制方面 ,蒋德斌表示 ,要健全新型储能电站参与电力市场规则。各地方按照相关政策要求,加快完善储能电站参与电力市场相关配套政策及实施细则 ,保障新型储能更好地融入电力市场;完善新型储能参与电能量市场、辅助服务市场等机制。通过价格信号激励市场主体自发配置储能资源,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储能建设 。理顺各类灵活性电源电价机制,出台容量价格政策 ,尽快完善新型储能商业模式,促进新型储能 、灵活性煤电 、抽水蓄能等各类灵活性资源合理竞争。

        来源(百家号) 作者(人民日报数字传播)

        大发集团集团(www.zhxsjd.com)



        1.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