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发集团



      1. 好消息 !渤海发现亿吨大油田!“石油枯竭论”为何市场越来越小 ?

        2021年12月7日

        石油反而越来越多

        上世纪50年代著名物理学家马里恩·金·哈伯特向他所在的学术圈扔出一个重磅炸弹:若干年后地球上的石油将会枯竭 ,并呼吁降低开采力度!按照马里恩的说法,石油产量先是因开采、勘探技术的进步,产量从50年代到70年代呈暴增阶段,1972年后则因储存量萎缩表现为递减趋势,直至石油被彻底开采完。

        起初,马里恩提出的石油“钟形曲线”理论并没有在学术界引起太多关注 ,理由是观点过于激进。等到了60年代石油开采商发现连续多年的石油产量与马里恩预言竟惊人的一致 ,个个变得“忧心忡忡”!不过,后来证实石油商忧国忧民的做法无非是逼迫政府赶紧制定政策以便从全世界抢夺石油 。等到了1972年并没有出现所谓的石油 “转折点” ,全球石油产量反而连年增多 !

        再回到我国 ,近年来国内的石油勘探量表现同样与马里恩“钟形曲线”的预测相反,勘探储量 、产量可谓连年增加。

        就比如这两天媒体曝出的一条新闻:9月30日我国在渤海发现大型油气——垦利10-2油田 ,经勘探原油储量超过1亿吨 !垦利10-2油田位于渤海南部的一片海域,距离天津市约245公里。油田所处的水域平均水深15.7米,垦利10-2-4井共钻遇油层27米 ,完钻井深1520米 ,单井日产原油达81.55吨 。

        事实上,除了此次渤海油田外,2021年先后发现了大储量油田。6月塔里木盆地富满地区勘探到一个10亿吨级新的石油规模储量区 ,钻井深度达8470米 ,测试油柱高度为550米 ,是全球迄今为止发现的埋深最深 、规模最大的碳酸盐岩挥发性油藏。

        石油为何越来越多?

        那么问题来了 ,石油为何越来越多?像美国这种多年的石油进口国近年来调转船头竟成了能源输出国 。到底哪里出现了“偏差”?

        开采技术的提高为提高石油产量立下了汗马功劳。以往全球的石油开采平均采收率只有33% ,也就是说部分区域明明知道里面埋藏着石油 ,但鉴于当时的技术水平压根就没有开采或直接浪费掉了,而现在拥有先进技术 、设备加持的油田采收率超过50% ,乃至突破60% 。所以近40-50年主要靠中东几个石油易于开采的国家供给 。

        中东大部分油田埋藏深度在4000米以内,而沙特阿拉伯的钻井深度大部分不超过2200米,每桶石油的开采成本仅10-15美元,而我国每桶石油开采成本达40美元以上,甚至超过50美元 ,这种情况下包括我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多选择进口,但并不代表没有。等更先进、成本更低的开采技术投入使用 ,立即有石油供给 。

        另外最近几十年突飞猛进的页岩气开采分走了石油一部分份额 。以页岩气开采的主力——美国为例 ,2009年美国以624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产量首次超过俄罗斯成为世界第一大天然气生产国,这时页岩气产量仅占美国天然气总量的1%。而到了2017年美国页岩气产量为4620亿立方米 ,开采量占天然气开采总量的一半以上。美国能源部预测2035年46%的天然气供给将来自页岩气 。

        我国页岩气储量仅次于美国、加拿大位列全球第三,且页岩气开采近年来明显提速。2019年我国页岩气产量为153.8亿立方米,2020年则攀升到了200.4亿立方米,同比增加了30%,在国产气中的占比突破10%,成为国产天然气产量增长的新型主力军。要知道2020年的产量比半年前足足翻了8倍,大大缓解了来自石油的压力。

        事实上,石油、能源枯竭论一直备受争议,部分专家直言:这是一套貌似合理的歪理邪说 。常见的石油理论是动植物死后残骸经过分解后,然后与碳酸质沉淀物、泥沙等物质混合后,经过一系列演化形成沉积层,最终在高温、高压下形成石油。这部分石油以聚集的大体量存在 ,开采一旦少一点。

        然而石油然后以碳的形式释放 。而碳经过一系列演变后成为碳氢化合物,随着时间累积及一系列复杂变化沿岩石缝隙不断向上渗透,最终形成可开采的石油,也就是说石油不会彻底开采完成,只是开采难度可能越来越大,周期越来越长 。

        另有专家指出 ,石油释放出的碳氢分子等,可能以一种尚未被利用的气体存在,而它却含有超大能量 。比如我国科研工作者利用二氧化碳合成了淀粉 ,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来源(百家号) 作者(博文的小书屋)

        大发集团集团(www.zhxsjd.com)



        1.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