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发集团



      1. 贸易摩擦难阻中国光伏产业遍地开花

        2018年10月9日

        不论是“201条款”还是“301调查” ,由美国制造的贸易摩擦难阻中国光伏产业的全球化进程。

        尽管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实施双反并对部分产品加征关税,但是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市占率一直在提升 ,出口需求主要靠印度、澳大利亚、巴西 、墨西哥等新兴海外市场拉动 。

        另外,国内领军的光伏企业也在积极布局全球市场,通过在越南 、泰国、马来西亚等地建厂或者直接在美国本土建厂的方式 ,缓解贸易摩擦可能带来的影响 。

        新兴市场拉动需求

        中美光伏贸易摩擦由来已久,从2011年美国开始发起“反倾销” 、“反补贴”调查,并开始征收关税。2014年 ,美国开始对我国开启第二次双反调查 。2017年5月 ,美国对全球出口的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发起了“201”调查,对全球光伏电池片组件额外征收30%的关税 。2018年 ,在针对中国产品的关税清单中,不乏光伏逆变器、控制器等光伏全产业链设备。

        但8年来,中国光伏产品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越来越高,美国市场已经不再是国内光伏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目前在全球100GW光伏市场中,国内市场规模约占五成至六成,此外,东南亚 、南亚 、拉美、中东等新兴市场逐渐替代对美组件 、电池片等的出口量。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统计,今年前七月,中国光伏电池片和组件出口额累计达到78.9亿美元,同比增加约30.8%。其中电池片与组件的出口额分别为4.9亿美元、7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加6.5%和32.85%;出口量分别为2.9GW 、25.2GW  ,同比分别增加31.8%和54.6%。

        不仅在数量方面不断攀升 ,光伏产品出口市场的集中度也有所降低,大有在新兴市场“遍地开花”的趋势 。

        2018年1~7月,中国电池片出口前十的国家和地区出口额为4.16亿美元 ,占电池片总出口额的84.9% 。其中印度、韩国和巴西分别以30.6%、20.7%和7.6%占据前三,累计出口额为2.9亿美元,占总出口额的58.9% 。

        在光伏组件方面,今年前7月总出口额为73.98亿美元,其中位列前四的国家分别为印度 、日本 、澳大利亚、墨西哥,占比分别为19.5%  、13.8%、11.8%和10% ,前四位的出口额累计为40.8亿美元,占总出口额的55.1% ,前十的国家和地区出口额为54.6亿美元,占组件总出口额的73.8%。

        反观美国本土的企业,则相继破产或外移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数据,美国国内的产能从2011年的1.5GW萎缩至目前的1GW,而目前其国内需求约在10GW,这意味着近九成的需求需从国外市场进口。

        全球最大光伏组件生产商之一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由美方发起的贸易摩擦行为,最终会转移至美国本土的终端用户 ,增加本土发电企业以及居民用户的实际使用成本。

        光伏企业全球化布局

        为了抵御贸易摩擦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国内光伏企业看来,除了领先的研发和制程技术,还需要实行全球化布局的战略,不过度依赖单一市场 。

        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晶科能源”)副总裁钱晶对第一财经表示 :“对晶科而言 ,美国依旧是重要的市场之一,但晶科海外生产布局比较早,包括马来和美国本土工厂,这些有助于规避贸易摩擦带来的风险。”

        今年3月30日,晶科能源与总部位于美国的NextEra Energy Inc签订2750兆瓦的高效光伏组件供货协议 ,同时宣布将在NextEra Energy总部所在地 、佛罗里达州的杰克逊维尔市设立其在美国的第一个工厂 ,并将此作为向南美出口的立足点。

        天合光能方面则在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布局光伏电池 、组件制造基地,并将太阳能组件销售到“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中的39个市场中 。

        “美国市场只占10%的水平 ,天合将继续维持合理的占有率 ,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其他新兴的市场 ,东南亚、南亚、拉丁美洲 、中东等地,这是大发集团的基本战略。”高纪凡表示。

        而除了彻底实行全球市场的本地化策略,在掌握多项尖端技术的情况下,中国光伏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也开始升级 ,从输出产品到输出管理技术与服务经验 ,开启全产业链的投资与布局 。

        光伏企业东方日升近日就宣布与越南企业塔斯克就宁顺省61MW项目达成签约,并完成PPA (Power Purchase Agreement,购电协议)协议签订。越南是重要的海外新兴市场,通过此次项目的建设 ,可以积累在越南全过程开发项目的宝贵经验,形成值得借鉴的开发模式。

        来源(中国能源网) 作者(中国能源网)

        大发集团集团(www.zhxsjd.com)



        1.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