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发集团



      1. 新能源汽车报废在规范中前行

        2018年8月21日

        我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基于节能和环保两方面考虑。但是 ,如果做不好新能源汽车的报废回收和动力蓄电池的再利用,反而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近日 ,随着《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及《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暂行规定》正式实施,我国已构建起动力蓄电池产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节点可控、责任可究”的管控体系,实现了对每一块动力蓄电池全生命周期的溯源管理 。与此同时,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汽中心”)也已启动了报废电动汽车回收拆解企业的技术标准制定工作 。

        不过,目前新能源汽车报废回收仍存在不少难题,制度也在逐步建立完善中,未来,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还会进行哪些规范 ?新能源汽车报废拆解标准制定进展如何?就此,《中国汽车报》记者日前采访了中汽中心数据资源中心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政策研究团队相关负责人。

        再生利用企业发展快梯次利用尚处探索阶段

        对于目前我国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的产业现状 ,中汽中心数据资源中心副主任陈平说:“目前,我国退役动力蓄电池数量还较少 ,回收利用产业正处于发展初期。我国新能源汽车前期装配的电池多数为磷酸铁锂电池,其次为三元电池 。目前市场退役电池主要为磷酸铁锂电池 ,而磷酸铁锂电池由于所含贵金属元素较少,因此再生利用价值不高,但由于安全性高、使用寿命长等特点,适合于梯次利用;三元电池含有镍 、钴等我国稀缺金属 ,再生利用价值较高。”

        我国于2009年启动十城千辆工程推广新能源汽车 ,2009~2012年共推广新能源汽车1.7万辆。2013年以后 ,新能源汽车进入大规模推广应用阶段 ,截至2018年6月 ,累计产量已达220万辆,占世界总产量近50% ,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新能源汽车产销国 。动力蓄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其配套量也逐年攀升,截至2018年6月累计装配动力蓄电池超过103GWh 。

        相关专家从企业质保期限、电池循环寿命 、车辆使用工况等方面综合测算,这些电池将到2020年进入规模化退役阶段 ,预计到2020年累计将超过20万吨(24.6GWh),如果按70%可用于梯次利用计算,大约有累计6万吨电池需要报废处理。

        通常新能源汽车上的动力蓄电池剩余容量降低到初始容量的70%~80%时便无法满足汽车使用要求,就要进入退役环节 。退役动力蓄电池的回收利用包括梯次利用和资源回收两个方面,目前 ,动力蓄电池的梯次利用被储能领域普遍看好 ,但如果动力蓄电池的性能无法用于梯次利用,将面临被拆解 ,进行资源回收利用,回收其中有利用价值的再生资源 ,如钴 、锂等金属 。

        从行业发展来看,陈平认为,再生利用企业发展较快,以格林美、邦普、华友钴业、广东光华、赣州豪鹏等为代表的一批典型企业,已具备相对成熟的废旧动力蓄电池再生利用技术 ,形成了批量化再生处置能力;梯次利用作为新兴事物尚处于探索阶段 ,目前中国铁塔公司在通信基站备能领域开展了规模化实践应用,国家电网 、比亚迪等部分企业在储能等领域开展了一些试验性项目。

        后续管理方向已明确

        目前 ,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管理制度陆续出台 ,对于行业规范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不过 ,目前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行业仍存在不少问题仍待规范。陈平认为目前有三大问题需要正视 :一是退役动力蓄电池快速分选重组 、性能评价、残值评估等梯次利用技术在行业内储备不足,且缺乏标准化支撑;二是当前退役动力蓄电池的储运和拆解等成本较高,尚未形成规模化效应,在缺乏激励政策支持和成熟的市场化机制保障下,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经济性还不高;三是新能源汽车 、动力蓄电池和综合利用等企业还未形成有效的合作机制 ,在回收服务网点建设等方面的产业链资源共享程度不高,回收利用渠道建设相对缓慢。

        目前我国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框架基本搭建完成 ,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关于下一步开展管理工作的方向 ,陈平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完善配套政策措施 。政府主管部门进一步研究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激励政策及措施 ,有效推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问题的解决  ;建立溯源信息比对核查机制 ;发布梯次利用产品认定及规范管理办法 ,规范退役电池梯次利用市场 ;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或设立产业基金 ,探索动力蓄电池残值交易等市场化模式。

        二是扎实做好试点工作。试点地区有关部门应加强统筹协调,开展废旧动力蓄电池的集中回收和规范化综合利用。

        三是加强技术攻关和标准体系建设 。引导汽车生产企业、电池生产企业 、综合利用企业等深入合作,促进“产学研用”合作,加强动力蓄电池高效拆解、残值评估、梯次利用以及有价金属高效提取等共性技术和装备研发。同时,加快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有关标准的研究和立项工作,引领行业加快技术升级 。

        四是加大宣传与引导 。加强对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涉及的各相关主体的政策法规宣贯,促进企业责任意识的提升 ;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 ,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积极引导公众参与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 ,规范移交动力蓄电池。

        新能源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待规范

        除了动力电池领域的发展规范外,整车报废拆解企业也亟需规范。

        据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心脏”与传统发动机不同,贸然拆解退役蓄电池 ,会引发很大的安全问题 。另外在回收 、拆解、处理过程中若操作不当 ,还可能会有起火爆炸 、电解液泄漏、有机物废气排放等问题。

        那么 ,从事新能源汽车的回收拆解需要具备哪些资质?从事传统报废汽车回收拆解的企业能否直接获得资格拆解电动汽车?

        中汽中心数据资源中心回收利用部项部长李龙辉表示,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应满足《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技术规范》(GB22128)、《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国务院307号令)等相关要求,如涉及标准与政策的修订、替代 、新编制等,应满足最新发布政策及标准要求。新能源汽车拆解相比传统汽车具有较大的技术差异 ,因此 ,为适应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需求,当前有关部门正在对《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技术规范》及《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进行修订 ,并进一步研究报废新能源汽车拆解技术要求等相关标准 ,进一步明确新能源汽车回收拆解企业的准入、作业等要求 。

        另外,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企业应满足《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要求。“工信部将通过发布企业名单的形式对综合利用企业加强监管 。后期也将对梯次利用电池产品实施认定等规范管理。”李龙辉补充道。

        来源(中国能源网) 作者(中国能源网)

        大发集团集团(www.zhxsjd.com)



        1.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