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发集团



      1. 新常态下金融业面临四大挑战

        2015年10月12日

          在我国经济“三期叠加、调结构促转型”的大背景下,与实体经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金融业,不仅面临利率市场化 、同业监管趋紧、互联网金融冲击等经营环境变化的考验,不良猛增、存款分流、净利润增速下滑等问题也接踵而来 。如何面对这些变革和挑战,将决定我国金融业未来5到10年的发展态势 。

          传统银行业务盈利能力显著下降

          利率市场化进程已进入深水区,息差拐点隐现,传统银行业务盈利能力显著下降。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接近尾声 。继2013年7月央行取消贷款利率下限实现贷款利率完全市场化后,日前一年期以上(不含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浮动上限也正式放开 。目前仅剩一年期及以内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利率仍然不得超过1.5倍基准利率上限。估计到今年年底,我国将迈入利率完全市场化时代。从国际经验来看,多数国家在实行利率市场化之后的几年间内,出现利差收窄、银行的盈利能力下降的现象,行业集中度增强 。

          从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快速推进后银行业的实际运行情况来看 ,净息差不断缩窄的趋势已经十分明显 。2015年上半年我国银行业净息差按年跌13基点至2.67%,预计下半年净息差受两次降息的影响,会进一步收窄7-10基点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和息差的不断缩窄 ,银行利润增长率正在快速回落,银行盈利能力不断下降。2010年和2011年 ,我国16家上市银行利润增幅曾高达30%以上,到2012年便降至18%左右 ,2014年上市银行利润增速已经降至10%左右。预计2015年银行利润增速将降至个位数。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进入深水区 ,社会资金脱媒的态势不断加强,银行业存款流失加重 ,将迫使银行提高存款利率水平以稳定资金来源,银行业整体息差持续缩窄仍将持续,银行传统高资本消耗增长模式难以为继。

          信贷资产质量进入下降通道

          宏观经济仍存下行压力,信贷资产质量进入下降通道,金融风险不容忽视 。

          由于我国依靠投资和出口来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已经无法持续 ,近年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 ,GDP同比增速从2010年的10.6%下降到今年上半年的7%。2014年资本形成(GDP支出法)名义增速大幅下降至7.6%,2015年的资本形成名义增速预计下降至5%的历史新低水平 。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降至史上最低点13.5%。包括制造业在内的工业形势严峻,今年一季度亦出现首次工业生产增速弱于GDP的情形 ,房地产业持续疲软,采矿、制造和电力三大部门全面下滑 ,工业利润增速于年初已降为负值 。同时,近几年来,我国出口增速也大幅度收缩 。按美元计,1995-2001年间中国年均出口增速为10.2%,2001-2008年间平均出口增速27.2% ,2008-2014年均8.6%,2014年出口增速仅为6.1% 。

          经济周期处于高增长阶段是高收益资产供给的必要条件。我国实体经济的下行压力依然很大 ,较受关注的地方融资平台 、房地产和钢铁 、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和船舶等产能过剩行业的信贷资产质量进入下降通道,信贷资产质量管控的压力越来越大 ,局部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有所显现,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持续上行 。2015年上半年 ,16家上市银行不良率环比增加了21基点到1.45%,处在明显上升的通道之中 。从目前来看,大银行资产质量压力超过小银行 。中国五大国有银行2015年上半年不仅利润接近零增长,不良贷款余额还在半年内增加1364亿元,增幅达到26.96% 。

          金融业传统盈利基础面临挑战

          企业负债持续处于高位 ,间接融资对客户吸引力下降,金融业传统盈利基础面临挑战。

          全球金融危机后 ,我国经济整体加杠杆趋势非常明显。2014年M2/GDP达到193%,比2000年提升54个百分点,比20年前提升近100个百分点 。以单位GDP所需要的货币来衡量,我国是全球最高的,表明我国宏观金融效率偏低。2014年末,我国经济整体(含金融机构)的债务总额为150.03万亿元,其占GDP的比重从2008年的170%上升到235.7%,6年上升65.7个百分点。如果剔除金融机构部门 ,我国实体部门的债务规模为138.33万亿元 ,其占GDP的比重,从2008年的157%上升到2014年的217.3% ,6年上升60.3个百分点 。2008-2014年间 ,非金融企业杠杆率由98%提升到149.1%,猛增51个百分点以上 。其中,2012年我国非金融类企业部门的杠杆率为106%,2013年进一步增至109.6%。与国际水平比较,我国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水平在所比较的国家中也是最高的。

          由于我国企业的收入和利润增长乏力,企业负债持续处于高位,导致融资需求大幅下降 ,也就是说企业不得不加大去杠杆的力度,间接融资对客户吸引力持续下降。在融资层面上,表现为净融资增速乏力,企业中长期贷款下降。2015年7月份新增企业中长期贷款为1000亿元,只相当于2014年同期的一半。企业新增中长期贷款占比已经逐月下降至7% ,接近200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在表内企业中长期信贷大幅下降的同时,2015年表外融资占比并未明显改善,仍然维持在非常低的水平,表外融资/表内融资这一指标从2013年年初的50%大幅下降至2015年的不到10% 。从信贷 、表外融资以及债券等数据中,都表明企业融资需求已经出现明显下降迹象。这意味着,从微观来看 ,以商业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可投资的高收益长期限资产(主要是类固定收益的资产)在变少,金融业传统盈利基础面临挑战。

          金融业竞争格局正在重构

          互联网金融冲击加剧,新型金融业态兴起,金融业竞争格局正在重构。

          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三大主要领域——网络支付 、网络贷款和网络理财业务规模增长非常迅猛。2014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达到80767亿元,同比增长50.3%。同期,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到59924.7亿元,较2013年增长391.3%。2014年 ,中国P2P借贷交易规模为2514.7亿元 ,同比增长157.8%。据测算,我国P2P借贷行业背后所潜藏的影子银行交易规模或比P2P交易规模大26.9倍,以此推算2014年与P2P相关的影子银行交易规模或达到6.76万亿元 。网络理财的用户渗透率是所有互联网金融细分行业中最高的 。2014年我国网民规模达到6.5亿人 ,移动网民5.6亿人,庞大的网民和移动网民基数决定了整体而言网络理财的市场潜力巨大。

          当前,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冲击主要在于互联网技术的渗透在显著提升金融服务效率的同时,改写了金融交易规则和组织形式。金融分工和专业化色彩被淡化 ,金融交易脱媒 ,具体冲击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价格市场化,如“宝宝”们大幅加快了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步伐,P2P促进了贷款利率的市场化进程;二是产品长尾化,传统金融投资 、融资均有较高的门槛,而互联网金融发挥客户、信息优势 ,将传统金融产品标准细分 ,降低门槛 ,满足互联网用户的长尾特征;三是渠道多元化,传统金融市场渠道为王,银行渠道尤为强势,而互联网为缺乏渠道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如基金 、保险等)提供了新的渠道;四是风险管理数据化,大数据改变了金融体系中原有的信贷评级框架和风险管理体系。互联网银行、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新型金融业态蓬勃兴起,在丰富金融机构类型 、满足不同群体金融需求的同时 ,不仅大量分流银行业务,对银行传统的经营理念和业务模式造成了冲击,而且金融与非金融之间的界线也会变得越来越模糊,金融业的竞争格局正在快速重构。

          综合来看 ,我国经济的结构性改革对金融服务数量和质量、对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对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经济转型需要金融机构的服务重心下沉,要求金融更多去支持创新创业。企业经营模式变化需要金融机构调整业务重点  ,未来要更多地为创新创业提供股权融资服务,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包括信贷、避险、资产管理等在内的全方位 、全过程金融服务,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提供跨市场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在“三期叠加”的宏观经济新常态下 ,银行依靠规模高速扩张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 ,金融业的发展模式必须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从追求规模扩张转向追求效率提升 ,从同质竞争走向差异化竞争、从单一服务功能转向综合服务功能。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佚名)

        大发集团集团(www.zhxsjd.com)



        1. XML地图